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教学管理

教学计划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计划 >> 正文

土建大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19-08-13    作者:教务处     来源:     点击: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建筑设计 540101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学年限

3年,特殊原因最长可延长至5

四、职业面向与资格证书

初始岗位

建筑设计人员助手、绘图员、资料员、造价员

资格证书

资料员、建造师、中级测量员

发展岗位

BIM建模员,BIM项目负责人、助理建筑师

资格证书

全国BIM等级考试一级及以上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建筑设计单位及施工管理现场,参与中小型民用建筑方案设计与绘图、初步设计与绘图、施工图设计与绘图以及参与方案文本的制作,特别是BIM建模等方向工作;面向各施工单位,从事计算建筑软件辅助管理的技术工作,尤其是BIM施工管理方向;面向房地产开发建设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策划与技术服务工作。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要求:专业知识

技能要求:专业核心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

素质要求:职业素质、沟通协调与团队工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六、培养模式

根据贵州省建筑行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定位,创新“技术平台宽阔,职业岗位明确,教学与生产对接”的“校企联动,学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任务为导向,使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保证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人才培养以“2+1”的方式进行,即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为2年,学生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基本技能和专项能力;第二阶段为1年,学生到建筑相关企业通过顶岗实习掌握相关的岗位工作能力,最终完成学业。


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

(一)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对应典型岗位描述

职业

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要求

对应专业课程

建筑设计人员助手

1.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

2.建筑方案图绘制与成果汇编

3.建筑施工图绘制与成果汇编

4.建筑方案模型制作(软件)

5.建筑方案专业图示文本制作

1.能进行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前期调研资料整理与分析。

2.能进行中小型公共建筑方案设计成果绘制与编制。

3.能进行中小型公共建筑初步设计成果绘制与编制。

4.能进行中小型公共建筑施工图设计成果绘制与编制。

5.掌握相关设计的相关专业规范和标准。

6.能进行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7.掌握CAD及天正建筑设计软件、PSSketchup3D软件的应用能力。

《建筑设计基础》

《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制图》

制图员

1.对方案图以及施工图的抄绘

2.对图形后期处理及渲染


1.要求对建筑构造的了解以及施工图专业知识的掌握

2.能够准确了解建筑相关规范对方案及施工图进行抄绘

3.能通过SU3DMAX等软件进行建模渲染

《建筑构造与识图》


《计算机辅助制图》

建模员

1、建筑设计方案图看图能力;

2Revit软件基本操作能力;

3、建筑信息模型制作能力;

4、具备基本建筑构件设计的能力

1.具有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

2、熟悉Revit软件的使用

3、按照图纸设计要求,使用Revit软件准确构建建筑信息模型

4、建筑构件的参数化设计(族制作)

《建筑构造与识图》

《平法识图》《BIM技术应用Ⅰ、Ⅱ》

1.进行工程形象进度结算,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协调;

2.了解施工组织设计,参与编制和及时掌握劳动力需用计划、机械设备需用计划,材料构配件供应计划等;

3.收集整理、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现场签证等有关资料,编制工程结算;  

1. 具有识读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2.具有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预算软件;

3.具有施工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的能力;

4.具有工程资料的收集、管理能力,做好分类、归档工作;

5.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建筑构造与识图》

《平法识图》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略)

(二)专业基础学习领域

课程

课程名称

建筑制图

学分学时

1.5学分24学时

课程代码

E22104

课程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知识、体的投影、轴测投影、剖面图和断面图等。

课程

课程名称

建筑构造与识图

学分学时

4.5学分;72学时

课程代码

E22105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图识读基本知识及建筑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从而具有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工程图样在实际中的绘图和读图的能力,适应专业岗位需求。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民用建筑概述、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板层与地坪层、楼梯、屋顶、门窗、变形缝、工业建筑、建筑施工图识读等。

课程

课程名称

建筑材料

学分学时

3.0学分;48学时

课程代码

E22111

课程目标

主要培养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性能认识及检测过程中试样选取、制备、仪器和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材料基本性质、石材、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及砂浆、墙体及屋面材料、金属材料、木材、防水材料、工程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等。

课程

课程名称

建筑力学

学分学时

4.0学分;64学时

课程代码

E22107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一般建筑结构的组成方式,对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对结构内力、应力及位移的分析计算问题具有初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一般的建筑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如建筑结构、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等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力学基础。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平衡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构件的变形和结构的位移计算、压杆稳定、截面的几何参数等。

课程

课程名称

建筑CAD

学分学时

4学分;64学时

课程代码

E22712

课程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和上机实际操作,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的能力,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水平,迅速掌握常用计算机绘图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有关操作技巧,为今后的工程设计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简介

内容主要包括CAD的认识、轴网的绘制、尺寸和文字、建筑平面图柱和墙的绘制、门窗的绘制、楼梯平面及剖面的绘制、细部构造、建筑平面图绘制、建筑立面图绘制、建筑剖面图绘制、建筑结构施工图、图纸输出与打印。

课程

课程名称

建筑设计

学分学时

2.0学分;30学时

课程代码

E22710

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一门通识技能核心课程,是建筑师助理等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理论、步骤和方法;总平面设计、平面功能设计、建筑造型设计方法。

方法能力目标:在建筑设计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认识建筑构成及小型设计的基本规律,达到为其他专业核心课程打好基础的目的。

社会能力目标:通过本门课程实践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学习查阅课程实训指导书,能根据实训指导书要求,具备开展实训准备,实训实施的能力;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较强责任心,正确使用计算机及软件;具有准确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内容简介

1.具备公共建筑设计前期资料收集及调研分析与表达能力;

2.掌握公共建筑方案设计基本理论、方法、步骤及表达方式;

3.训练公共建筑总体布局、平面功能设计、造型设计等方面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4.掌握公共建筑方案设计专业分析(功能、流线、环境、构思、形态)的方法、步骤及表达方式。


课程

课程名称

建筑结构

学分学时

3.5学分;60学时

课程代码

E22704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构件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的设计的计算方法及施工图的绘制,培养学生计算、绘图技能,并训练学生运用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设计资料的能力。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钢筋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扭构件简介、受拉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简介、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等。

(三)专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

课程

课程名称

平法识图

学分学时

4.0学分;64学时

课程代码

E23108

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图解能力,使学生对建筑结构图纸的识读和建筑制图的基本规范、规定有所掌握,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熟练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并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知识,建筑施工图的组成与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基本知识,结构施工图的组成与识读,梁、板、柱、剪力墙、楼梯、基础平法施工图识读等。

课程

课程名称

建筑工程测量

学分学时

2.0学分;30学时

课程代码

E23711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对各种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知识;并通过测量放线工中级工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上岗从业的能力。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识读和应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籍测绘与房产测量、测设基本工作、施工测量、路线工程测量等。

课程

课程名称

BIM技术应用Ⅰ+Ⅱ(土建建模+机电建模)

学分学时

合计7.0学分;120学时

课程代码

E23708E223710

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对真实项目的建筑信息模型实训掌握建筑可视化设计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使用BIM技术从事建筑可视化设计与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方法能力目标:本课程综合运用到前面所学的一些知识与技能,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对建筑构造的理解,加深巩固建筑识图、水暖电识图等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能较大地提升学生对建筑信息模型(建筑模型、结构模型)的制作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内容简介

土建部分:建筑、结构部分的信息化建模

机电部分:水电、暖通、消防等部分信息化建模

课程

课程名称

建筑建模PS+草图大师+3DMAX与室内效果图

学分学时

合计8学分;135学时

课程代码

E23706E23709

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该课程引入3DMAXSU(草图大师)PS相关软件等现行通用的计算机辅助建模设计软件来进行教学,以软件操作为基础 ,并“融专业于软件操作”的理实一体教学过程,便于学生能广泛地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

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掌握建筑方案设计阶段CAD图绘制和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各种彩图的绘制基础上,完成建筑三维模型的建立;

结合建筑施工图的全套绘制、完成建筑设计方案文本全套制作、建筑初步设计文本的全套制作。同时紧密对接并服务于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公共建筑设计、BIM技术应用等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充实的技能基础。

社会能力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实践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学习查阅课程实训指导书,能根据实训指导书要求,具备开展实训准备,实训实施的能力;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较强责任心;通过课程实践教学与实训环节培养学生诚实认真、吃苦耐劳、   团结协作的品德。

内容简介

1、软件概述

2、软件命令操作

3、软件编辑功能

4、从二维图纸到模型的操作

5、建模过程中的要点

6、模型后期的渲染

7、模型图纸的输出

课程

课程名称

建筑施工技术

学分学时

2.0学分;30学时

课程代码

E90004

课程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建筑师助理等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各种建筑施工时注意事项、基本规则;熟悉施工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质量要求;掌握各种施工方案的具体施工方法。

方法能力目标:在建筑施工工艺及方案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达到为其他专业核心课程打好基础的目的。

社会能力目标:通过本门课程实践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较强责任心,正确使用计算机及软件;具有准确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内容简介

1、土方工程;

2、砌筑工程;

3、模板工程;

4、模板工程;

5、混凝土工程。




实训实习学习领域

课程

类别

实训项目各称

对应理论

课程名称

内容及教学要求

专用

周数

学分

学期

备注

实习实训

1

建筑设计综合实训

建筑设计基础

建筑制图


完成小型建筑设计成果,要求达到建筑施工图深度、建筑方案图设计深度及表现图。

2

2

5


2

建筑构造与识图(CAD)综合实训

建筑CAD

建筑构造与识图

以国赛为指导方向进行构造与CAD制图的训练

1

1

2


3

建筑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


计算机辅助设计



完成给定任务建筑的构造设计与表现应用设计成果

1

1

3


4

BIM技术应用综合实训

建筑构造与识图

平法识图

建筑设备

BIM技术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

1、完成高层建筑土建及机电建模

2、完成历年全国BIM等级考试真题

1

1

4


5

1+X强化培训与考试

BIM课程

掌握建筑信息模型建模及应用

1

1

4


6

就业技能综合训练

顶岗实习

要求达到零距离上岗实习

1

1

5


合计

15

15

/

/


九、教学活动安排(附件—教学进程表)

十、选修课列表

选修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2+1

类型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实践

学时

学时安排







12+6

16+4

15+5

15+5

20

18













专业选修课

1

建筑法规

2

32

10


2





2

建筑工程招投标

2

32

10


2











3

建筑初步(限选)

2

32

10


2











4

室内设计原理

2

32

10


2











5

建筑规范

2

30

10



2










6

中外建筑史

2

30

10



2










7

绿色建筑

2

30

10



2










8

PKPM软件应用

2

30

10



2










9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2

30

10



2










10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限选)

2

30

15




2









11

建筑后期表现(软件)

2

30

8




2









12

建筑方案设计与文本表现(AIPublisher软件)

2

30

15




2









13

建筑工程检测技术

2

30

10




2









14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2

30

15




2












十一、课程考核方式

见各专业核心课程表格。


考核形式

课程清单

考试类课程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试卷成绩60%

其中,平时成绩=考勤+问答+作业+实训+....

《贵州省情》、《计算机应用》、《大学英语①》、《大学英语②》、《高等数学》、《建筑制图》、《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平法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

考查类课程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其中,平时成绩=考勤+问答+作业+实训+....

期末考核有总结、试卷、答辩等形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①》、《形势与政策②》、《体育与健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业指导与企业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筑CAD》、《建筑设计》、《BIM技术应用Ⅰ(土建建模)》、《建筑建模PS+草图大师》、《3DMAX与室内效果图》、《BIM技术应用Ⅱ(机电建模)》以及专周实训等。


十二、毕业条件

毕业条件

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学分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33.5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7.0

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23.0


专业基础课程

22.5


专业选修课程


8.0

实训实习课程

50


资格证书

工程测量员(中级)或BIM技能等级(初级、中级)证书

其他条件




十三、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 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一般不低于 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专任教师

具有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建筑工程技术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 5 年累计不少于6 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建设行业及本专业发展动态,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主要从建筑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

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应满足识图实训、构造认知实训、测量实训、CAD 操作实训、工种实训、施工技术实训、施工组织实训、计量与计价实训、施工质量检验实训、BIM 建模与应用实训,建材实验、力学实验、结构试验等实践教学环节等的需要。

1)识图与 CAD 操作综合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交换机、计算机、扫描仪、工程打印机,网络接入或 WiFi 环境,安装 Office 操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安装建筑绘图工具软件,安装建筑与结构绘图及设计专业软件。用于 CAD 操作、建筑工程图绘制与识读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2)构造认知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交换机、计算机、扫描仪,网络接入或 WiFi 环境,安装 Office 操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配备建筑标准图集、工程案例图库、建筑模型、传统及装配式建筑构造节点模型、相关仿真软件。用于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及认知实训。

3)测量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交换机、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网络接入或 WiFi 环境。配备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及 GPS 等测量仪器及配套的工具,安装数字化成图软件。用于建筑施工测量课程教学、测量仪器安装调校及测量基本实训。

4)工种实训室

配备钢筋工作台、钢筋切断机、钢筋调直机、钢筋弯曲机、弧焊机、对焊机、电渣压力焊机、钢筋套丝机、钢筋挤压机、砂浆搅拌机、模板及相关运输设备和工具等。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网络接入或 WiFi 环境,安装工艺操作仿真软件。满足钢筋工、砌筑工、抹灰工、模板工的工艺实训需要。用于主要工种操作实训。

5)施工技术实训室

配备知识、技能点满足教学与实训要求的实体或虚拟建筑工程载体,安装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检测相关软件及必要设备与工具。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网络接入或 WiFi 环境。用于建筑施工技术及工程质量检测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6)施工组织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交换机、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网络接入或 WiFi 环境。安装施工项目管理相关软件,配备项目管理案例资料及施工现场布置图库或模型。用于施工组织课程教学与实训。

7)计量与计价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交换机、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网络接入或 WiFi 环境。安装工程计量计价相关软件、三维算量软件。配备有关定额、标准。用于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与实训。

8BIM 建模与应用实训室

配备服务器、投影设备、白板、交换机、计算机、打印机,网络接入或 WiFi 环境。安装 Office 操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安装 BIM建模软件,安装 BIM 施工、质量、造价、运维及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等相关软件。用于 BIM 建模、BIM 应用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专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专业领域相适应的图书、期刊、资料、规范、标准、建筑法律法规、图集、定额及工程案例图纸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采用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的组织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的地位。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并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确任务,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并作出决策,然后实施工作计划,学生通过学和做完成工作任务, 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2、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情景描述环节,将学生职业生涯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实际工作任务串接,采取启发引导等方式,分析任务、明确目标,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查询资料,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无论是学习理论还是实践操作,气氛活跃,积极主动。同时,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在任务实施过程关注企业文化、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养的养成,树立高尚的品德和严格的纪律观念,学生逐渐养成了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自我约束和团队协作的习惯。

(五)学习评价

课程的成绩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过程性考核方法,每完成一个学习(工作)任务,均进行学业成果的评价反馈,采用学生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生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10%20%70%。学生自评主要是让学生自己从查阅资料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纪律观念、工作态度、安全文明、学习主动性、作业完成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肯定自我学习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间互评主要通过对其他组展示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体现为实物、视频、PPT、文稿等形式)进行评价并结合平时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行互相评价;教师每天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纪律情况、班前会组织策划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计划实施情况、成果展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对每个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每个综合性项目结束后,组织一次理论考试,考查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质量管理

(一)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二)学校、二级院系及专业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三)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四)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