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教学计划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计划 >> 正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19-08-13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代码:610202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学年限

3年,特殊原因最长可延长至5

四、职业面向与资格证书

毕业生主要面向网络施工、网络工程、网站编辑、系统开发等就业和自主创业,从事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系统安装与调试、网络工程测试、网络设备销售与技术服务、企业网络与信息系统维护、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网络应用技术开发等工作。

适应的岗位群是:1、网络施工人员;2、网站设计制作人员3、网络规划、管理、维护人员;4、网络产品销售人员;其中4个初始岗位,3个发展岗位。

初始岗位

网络施工人员等

资格证书

网络设备调试员、

该专业参与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发展岗位

网络规划、管理、维护人员等

资格证书  

网络工程师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一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熟练的网络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进行局域网规划设计、综合布线、施工管理,网络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并能熟练使用网络操作系统和其他网络软件,能进行动态网页设计制作和网站维护管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要求:

1.掌握办公软件使用方法,具备常用办公文档的处理能力;

2.具有电脑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常见故障处理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脑软件、系统的安装及故障处理;

3.具备程序设计基础的能力,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算法、逻辑结构等相关知识;

4.掌握网页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利用网页设计软件设计与制作网站网页;

5.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使用数据库软件建立中小型数据库,掌握SQL数据库语言,具备数据库构建和管理的能力;

6.掌握网络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具备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应用的能力,能够配置DNS服务器、安装DHCP服务器、对网络操作系统进行配置与故障排除。

技能要求:

1.基本能力:掌握局域网组建基础知识与技术应用知识,能够组建局域网,配置局域网,在局域网中进行资源共享,维护局域网的安全,在局域网出现故障时能迅速排除故障;

2.职业核心能力:掌握网络综合布线实施与管理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从提出、设计、施工、测试、验收到维护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

3.职业核心能力:掌握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的基本知识,能够对交换机进行VLANtrunking、生成树协议与端口安全进行配置、对路由器进行IP路由配置、广域网协议配置、访问列表与NAT配置、千兆校园网规划与配置等;

4.职业核心能力:掌握网络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够对网络及计算机进行网络安全设置及安全管理;

5.职业核心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Windows NT网络的安装与配置、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服务器管理、磁盘管理和容错技术、性能监视、TCP/IP协议和服务的配置;

6.职业核心能力:掌握网站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HTML语言、ASP语言、IIS的安装与配置、ASP动态网站制作、网页数据库建立,网站上传与管理维护;

7.职业核心能力:掌握网络规划与系统集成的相关知识,包括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综合布线系统、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网络安全、软件平台等。通过计算机网络规划与系统集成;

8.职业核心能力:掌握制作一个网站的完整过程的相关知识,具备独立制作与管理一个中小型网站的能力。

9、专业拓展能力: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对所获得信息具有加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科研和管理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10、创业和管理能力:熟悉网络技术管理的理论和知识,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和与他人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慎独意识强;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具备正确认识社会、判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

11、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情怀,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

4)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服务意识;具有从事网络技术服务相关职业的应具备的其它职业素要求。

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6)主动学习,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六、培养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快班)按照“2+1模式”培养,其中“2”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共4个学期;“1”即第五、六学期,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本专业采用分层教学,即课程分层,分为快班和慢班,慢班指的是在保证总课时不变的基础上,加大专业课程的课时数。本人才培养方案对应为慢班。

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制定“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依托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平台,通过与神州数码、锐捷、唯康等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实行递进式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按小型局域网、中型企业网、大型园区网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建网、管网、用网”能力。首先,学生先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基本技能;其次,在校企双方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引进合作企业真实案例和项目,让学生在“学中做”的环境中巩固与深化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再次,通过项目承接、项目经营等方式,以学生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为主,校企双方教师辅导为辅,学生在“做中学”的环境中提升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最后,通过订单企业岗位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就业与创业能力。

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

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要求

对应专业课程

网络施工人员

施工

熟练使用各种网络施工设备

能熟练辨认各种施工材料

能正确熟练阅读施工图纸

《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网络布线》、《路由交换技术》等

设计、监理

熟练使用各种网络施工设备

能熟练辨认各种施工材料

能正确熟练阅读施工图纸

IT项目管理》、《AutoCAD》等

网站设计制作人员

网页设计

熟练使用常用网页设计制作软件

熟悉常用的数据库软件

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及美术设计功底

《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等

网站规划设计

熟练使用常用网页设计制作及数据库软件

有较好的规划设计能力

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明确掌握客户需求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及美术设计功底

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技术》、《Java Web应用开发》等

网络规划、管理、维护人员.

网络管理、维护

熟悉常用网络设备

熟悉各种常见网络故障

熟悉各种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及备份

熟悉常见的网络安全设备

《网络安全设备配置与管理》、《Linux操作系统管理》、《网络运行与维护》、《SDN技术》等

网络产品销售人员

网络规划设计、调试

熟练使用常见网络交换机安全设备

有较好的网络识图及设计能力

有较强的网络故障分析排查解决能力

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明确掌握客户需求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等

八、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1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分学时

3学分、48学时

课程代码

B21001

课程目标

该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的课程。

内容简介

该课程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紧密联系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一系列人生课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课程2

课程名称

贵州省情

学分学时

1学分、16学时

课程代码

B21002

课程目标

该课程是近年来列入贵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范畴的一门新课。是为了贯彻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将省情知识教育作为全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的重要要求而开设的课程,课程旨在让贵州高校的大学生全面了解贵州,激发热爱贵州、建设贵州、宣传贵州的热情和信念,对加快富民兴黔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该课程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学会分析和研究省情的方法,使学生对贵州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高等学校大学生在掌握各项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的本质特征,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热爱贵州、开发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为实现富民兴黔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课程3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①(网课)

学分学时

0.5学分

课程代码

B21003

课程目标

该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它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该课程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利于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课程4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②(网课)

学分学时

0.5学分

课程代码

B21004

课程目标

该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它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该课程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利于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课程5

课程名称

体育与健康①

学分学时

2学分、36学时

课程代码

B21005

课程目标

该课程有机地整合了体育与健康两门教育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终身生体育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技术和方法。

课程6

课程名称

体育与健康②

学分学时

2学分、36学时

课程代码

B21006

课程目标

该课程有机地整合了体育与健康两门教育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终身生体育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技术和方法。

课程7

课程名称

体育与健康③

学分学时

2学分、36学时

课程代码

B21007

课程目标

该课程有机地整合了体育与健康两门教育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终身生体育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技术和方法。

课程8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分学时

4学分、64学时

课程代码

B21008

课程目标

该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伟大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内容简介

该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课程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关内容,从而坚定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课程9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学分学时

2学分、36学时

课程代码

H21001

课程目标

该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各专业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的重要课程,也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技术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内容简介

该课程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程10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①

学分学时

2学分、36学时

课程代码

B21009

课程目标

该课程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内容简介

该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实施开放式、交互型、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课程11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②

学分学时

2学分、36学时

课程代码

B210010

课程目标

该课程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内容简介

该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实施开放式、交互型、立体化的教学体系。

课程12

课程名称

就业指导与企业文化

学分学时

2学分、36学时

课程代码

A21001

课程目标

该课程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训练,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了解就业形势,方针和政策、社会职业基本状况和新职业、热门职业等有关信息、优秀毕业生的从业状况、人才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用工需求信息等内容。

课程13

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分学时

2学分、32学时

课程代码

A21003

课程目标

该课程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和环境,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保健意识;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观、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健康的恋爱观、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大学生情绪健康、挫折、压力及应对、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内容。

课程14

课程名称

军事理论

学分学时

2学分、36学时

课程代码

A21224

课程目标

该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内容简介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综合训练。

课程15

课程名称

应用文写作

学分学时

2学分、36学时

课程代码

A21224

课程目标

本课程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日常文书、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文书、宣传文书、职业文书等文种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处理职业生涯及日常生活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具备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容简介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应用文写作概述、日常文书、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文书、宣传文书、职业文书等

课程16

课程名称

贵州大数据

学分学时

1学分、18学时

课程代码


课程目标

该课程旨在让贵州高校的大学生全面了解什么食大数据,及贵州交通大数据现状,激发热爱贵州、建设贵州、宣传贵州的热情和信念,对加快富民兴黔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大数据概念、大数据与交通的关系、贵州交通大数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交通大数据与本专业的关系等

课程17

课程名称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

学分学时

3学分、32学时

课程代码

H23107

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强化课程,在学生即将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之前,通过强化办公软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办公软件。

内容简介

通过精选工作、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实际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并且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课程1819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①

学分学时

3学分、48学时

课程代码

A21005

课程目标

该课程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使学生在学习初等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工具。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包括线性代数基础、微积分、微分方程、级数等内容。

(二)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20

课程名称

C语言程序设计Ⅰ  

学分学时

3学分、48学时

课程代码

H22007

课程目标

该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理念、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和软件工程等)打下基础。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包括程序设计结构、数组、函数、指针等内容。

课程21

课程名称

计算机硬件基础

学分学时

3学分、48学时

课程代码

H22401

课程目标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硬件方面相关的基本知识与硬件组装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认识计算机部件、硬件的组装和拆卸、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卸载

课程22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基础Ⅱ

学分学时

4学分、64学时

课程代码

H22502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初步培养在 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局域网络、计算机广域网技术、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

课程23

课程名称

Java程序设计Ⅱ

学分学时

3学分、48学时

课程代码

H22397

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同学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掌握以Java 语言为基础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初步掌握以Java为核心的应用软件开发。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包括Java语言的基本要素、Java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Java 面向对象技术、Java常用基础类、Java数据库编程和Java网络编程等内容。

课程24

课程名称

数据库应用技术

学分学时

3.5学分、60学时

课程代码

H23004

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使学生能使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保存、维护、检索与统计,能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使学生具备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能力。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设计、SQL、数据库的控制技术等。

课程25

课程名称

信息网络布线

学分学时

3.5学分、60学时

课程代码

H23009

课程目标

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网络布线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规范,掌握常用传输介质和工具的使用,培养具备相应职业素质、能够熟练完成网络布线工程的高技能专业人员。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包括认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规划与设计等。

课程26

课程名称

网络安全设备配置与管理

学分学时

3.5学分、60学时

课程代码

H23007

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会配置常见的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防火墙,并且掌握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去构建、维护中、小企业网络。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包括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网络隔离、安全审计、网络存储等内容。

课程27

课程名称

Linux操作系统管理

学分学时

3.5学分、60学时

课程代码

H23110

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的使用、图形界面的多种实用程序的使用、多种Internet服务功能的配置,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Linux系统的进程、文件、用户和存储等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命令,配置和维护主流服务器的基本方法;运用Linux操作系统组件、维护和管理Linux服务器的操作技能等内容。

课程28

课程名称

路由交换技术

学分学时

3.5学分、60学时

课程代码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具备中小企业的组建、设备的选型、设备的调试、管理维护以及技术支持等职业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IP地址的基本概念、常见协议和网络互联设备的主要功能等;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与调试技巧,在局域网和广域网工作环境中的典型应用等

课程29

课程名称

网络运行与维护

学分学时

3.5学分、60学时

课程代码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使学生掌握网络管理与维护及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网络测试与诊断工具的使用等。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涉及网络系统正常、可靠、安全运行的一系列管控措施;涵盖网络管理准备、服务器配置与资源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网络系统监控、网络系统运行优化与维护评价等。

课程30

课程名称

网络系统集成

学分学时

3.5学分、60学时

课程代码

H23107

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规划、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技能,理解并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规划书的起草方案、网络布线工程的实施方法、网络系统集成方案、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安装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动手能力。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网络需求分析、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工程招投标、网络工程实施、网络测试与验收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网络工程规划、逻辑结构设计、网络设备选型以及工程实施的基本工艺和方法等。

课程31

课程名称

SDN技术

学分学时

3.5学分、60学时

课程代码


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SDN的基本架构和简单上控制器和网络编程以及实现必要的功能。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SDN的基本概念、SDN南向协议、SDN北向协议、SDN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以及SDN在数据中心的应用。SDN网络架构,网络新技术发展。

课程32

课程名称

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

学分学时

3.5学分、60学时

课程代码

H23101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能独立完成网站开发和维护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学习目标,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主题网站的建设,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感、克服困难的精神、理论应用于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包括工具的使用、HTMLCSS技术、网站综合开发等。

课程33

课程名称

Java   Web应用开发Ⅱ

学分学时

3.5学分、60学时

课程代码

H23402

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为使学生具备Java Web应用开发相关知识、良好的编程习惯和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能胜任Java   Web相关开发工作任务。

内容简介

本课程内容主要有XML基础、Tomcat服务器、HTTP协议、Servlet技术以及JSP技术等内容。

三、选修课程

课程1

课程名称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Ⅱ

学分学时

4学分、64学时

课程代码

H23002

课程目标

该课程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进行各种公益广告设计、商业广告设计、商业包装设计、网页设计,提高设计效率,适应社会要求,并为以后独立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Photoshop基本知识、选区、形状、图层、蒙板等。

课程2

课程名称

AutoCAD

学分学时

4学分、64学时

课程代码

H23595

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AutoCAD基本命令和灵活运用能力,培养使用计算机设备与AutoCAD软件绘制图样的能力。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包括二维绘图、三维曲面的绘制、尺寸标注与编辑、块与属性、 文字标注与创建表格图与编辑等内容。

课程3

课程名称

网络安全技术

学分学时

4学分、64学时

课程代码

H23104

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对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机制、代码安全以及其它安全主题有一定的认识,掌握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了解当前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密码编码工具、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库安全、入侵检测、恶意软件等内容。

课程4

课程名称

IT项目管理

学分学时

4学分、64学时

课程代码

H23105

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IT项目管理的方法论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确定项目的范围,经过规划分析确定各个分项的管理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学生具备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与控制以及项目收尾等项目生命期各阶段管理所需的技能。

内容简介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启动管理、项目计划、IT项目执行与控制管理、IT项目收尾管理等。

(四)整周实训课程

课程1

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类技能大赛实训(信息技术类赛项)

学分学时

1学分、24学时

课程代码


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悉信息技术类技能大赛要求的基本编程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对技能大赛的热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内容简介

该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对应的专周实践课程。

课程2

课程名称

网络设备配置及系统管理实训

学分学时

1学分、24学时

课程代码


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会配置常见的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并且掌握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去构建、维护中、小企业网络;掌握网络设备配置的常用命令的使用、图形界面的多种实用程序的使用、多种Internet服务功能的配置,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内容简介

该课程是《网络安全设备配置与管理》、《Linux操作系统管理》对应的专周实践课程。

课程3

课程名称

网络构建与管理实训

学分学时

1学分、24学时

课程代码


课程目标

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网络布线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规范,掌握常用传输介质和工具的使用、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对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机制、代码安全以及其它安全主题有一定的认识,掌握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了解当前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培养具备相应职业素质、能够熟练完成网络布线工程的高技能专业人员。

内容简介

该课程是《信息网络布线》、《网络安全技术》对应的专周实践课程。

九、教学活动安排(附件—教学进程表)

十、选修课列表


十一、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

课程清单

考试类课程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试卷成绩50%

其中,平时成绩=考勤+问答+作业+实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贵州省情》

《计算机应用基础》

《大学英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数学》

C语言程序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础》

Java程序设计》

《信息网络布线》

《网络安全设备配置与管理》

Linux操作系统管理》

《路由交换技术》

《网络运行与维护》

《网络系统集成》

SDN技术》

《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

Java Web应用开发》

考查类课程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其中,平时成绩=考勤+问答+作业+实训

期末考核有总结、试卷、答辩等形式

《贵州省情》

《形势与政策》

《体育与健康》

《就业指导与企业文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文写作》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

《创新创业基础》

《计算机硬件基础》

《数据库应用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类技能大赛实训》

《网络操作系统及设备配置与管理实训》

《构建与管理实训》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

IT项目管理》

其他考核类课程

考核改革

《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

《信息网络布线》

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建议采取学习态度+过程性项目实操考核+综合实操方式进行考核

十二、毕业条件

毕业条件

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学分要求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36


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4

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28


专业基础课程

21


专业选修课程

8


实训实习课程

3


职业技能等级或资格证书要求

网络设备调试员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Web前端开发 (1+X证书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

英语、计算机要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OFFICE

其他条件要求


十三、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工程系首批开办的专业,经过十年的积累沉淀,现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分明、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任专业教师 10人,4名兼职教师均是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专兼比例为10.4

(二)教学设施

该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已初具规模,建立了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拥有网络基础、网络安全、综合布线、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多个校内专业实验室。

该专业主要采取与IT企业共建模式,以体现职业场景特色与工作氛围,突出“产学合作”的宗旨,建立了校企对话协商机制、常态化的人才需求反馈机制、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机制、校企合作项目化运作机制等,优化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运行机制,推进了校企双方资源优化组合。目前已在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93%以上的学生提供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岗位。并成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和管理工作。

该专业现已成为区域内专业教学指导中心、实训实习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在同类专业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对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示范,获得了“全国1+N复合型人才职业培训基地、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二级站、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持有者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等资格,成为行业企业和区域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专业领域相适应的图书、期刊、资料、规范、标准、法律法规、图集、等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置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对实施教学应采取的方法提出几点要求和建议: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等等,平时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网络营销类课程可采取情境教学法等等。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注重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等等。。

(六)质量管理

1、学院和系部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学院和系部及专业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系部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